公司新闻

  • 作者 Admin
  • 浏览量 84
  • 发布日期 2024-09-24

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是什么

一、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是什么

在民事诉讼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证据:

首先是当事方的陈述,这包括了原被告在庭审中所提供的各种口述证词。

其次是能够证实案件核心事实的证人证言。

第三种证据则是包含了有效证明案件关键内容的书证以及音像资料。

最后,由独立权威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也是可以作为重要证据之一被采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民事诉讼法人身损害赔偿时效

3年,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

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

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全国咨询热线: 131-7550-6287